带您了解新生儿黄疸的那些事

黄疸是许多新手爸妈面临的第一道难题,总是有这样那样的说法让家长们更加慌张,“十个宝宝八个黄,自己会好不用管?”、“宝宝黄疸,快停母乳!”、“宝宝有黄疸,长大变笨蛋”等等......到底该怎么做?菜鸟爸妈已经一脸茫然。

下面我们针对新生儿黄疸的问题进行一次深入探讨吧。

新生儿黄疸

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临床症状,是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水平明显升高,进而导致皮肤、黏膜、巩膜黄染出现的病证。约60%新生儿会出现不同程度黄疸。一般临床上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两类,大部分孩子属于是生理性黄疸,可自然消退。少数孩子可出现严重高胆红素血症,甚至可能导致急性胆红素脑病及核黄疸,导致听力受损、脑瘫、影响智力等后遗症,甚至会有生命危险。

新生儿出生以后多数在第2-3天开始出现黄疸指数的升高,皮肤出现黄染,可以在4-6天会达到高峰,7-10天左右则会逐渐消退,这是生理性黄疸的正常过程。早产儿黄疸持续时间相对会稍长,但是除了饮食的摄入量可能稍稍减少以外,多数不会出现其它任何的不适。因此,家长就时刻观察宝宝的吃奶情况、大小便、哭声、有无发热等,一旦出现譬如发热、精神状态变差、吸吮力差等等症状的时候,则有可能是病理性黄疸,要及时就医。


生理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

(特殊类型病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

初现

出生后3天

出生后4-7天

出生3天内

持续

出生后2周内

2个月

持续2-3周

消退

出生后2周消退,早产儿可延长至满月

——

可持续加重,甚至有所反复

 

 

新生儿黄疸是怎么引起的?

1、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的肝脏发育还未成熟,胎儿出生时过多的胆红素无法正常代谢,从而出现的黄疸现象。无需治疗,10-14天后会自行消退。

2、母乳性黄疸,是由于母乳中含有的孕二醇激素影响了新生儿血液中胆红素的正常代谢,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增加,从而出现黄疸。母乳性黄疸的表现是停止哺乳后黄疸有明显的下降,恢复哺乳后黄疸又会上升。出现母乳性黄疸可以暂时停止喂母乳,6-10天后黄疸会消失。 
  3、溶血性黄疸。如果妈妈与胎儿的血型不合,很容易因为ABO溶血而引起溶血性黄疸。这种情况大多发生在妈妈血型为O而胎儿血型为A或B的情况下。新生儿溶血性黄疸如果症状轻微,可以采用光照疗法,程度严重者需换血治疗。

4、感染性黄疸,是由于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导致肝细胞功能受损,从而引发感染性黄疸。这类黄疸的特点是一旦出现持续不退,或者消退之后又出现持续性的黄疸。
  5、阻塞性黄疸产生的原因大多是先天性胆道畸形,常见的有先天性胆道闭锁。此类黄疸的特点是婴儿出生后1-2周或3-4周又会出现黄疸,且症状逐渐加深。婴儿的大便会变为浅黄色,甚至会呈现出白陶土色,这类黄疸需经过B超检查协助诊断。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

1、蓝光治疗,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临床已经用了70年左右,目前还没有替代手段。适时的光疗可以极大减少需换血治疗的人数。蓝光照护治疗,是一种安全、经济、效果好的治疗措施,减少及避免严重黄疸对宝宝造成神经系统不可逆损害,解决“小黄人”的健康问题。

2、换血。对于严重高胆红素血症或者出现急性胆红素脑病的宝宝,换血则为快速有效的方法,也可以说是目前极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终极治疗方法。我院新生儿换血技术已非常成熟。

 

新生儿黄疸的预防与控制

1、多数新生儿黄疸由感染所致,应积极预防感染;

2、足量喂养以保证尿量多,多数分娩初期产妇乳汁分泌不足,不能满足新生儿的摄入量,摄入量少则排泄少,胆红素的重吸收增多,导致母乳性黄疸。因此,对于刚出生几天的新生儿,在坚持母乳喂养的同时适当喂一些糖水或配方奶粉,可以有效预防母乳性黄疸。

3、对于母亲为O型或Rh阴性血时,应在孕20周后定时监测妈妈相关血型抗体的滴度,当滴度达一定水平时,给予适当的干预可以有效预防或减轻母子溶血的发生率或程度。

 

总之,新生儿黄疸在新生儿是常见问题,科学、密切监测,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一般不会导致严重后果,但若未及时监测,可能严重高胆红素血症引起神经毒性症状,部分孩子可能会遗留下永久持续的神经系统损害,包括锥体外系损害、感觉性听力丧失、眼球运动障碍和牙釉质的发育不良。对黄疸危害认识不足, 重视不够, 缺乏有效的随访措施,是造成严重高胆红素血症甚至胆红素脑病的重要原因。因此需要宝宝家长做到正确认识新生儿黄疸,及时监测,早期治疗,避免严重后遗症发生。